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www.xxzywj.com/m/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安顺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勾柏频老师和各位听众一起讨论儿童早期发展与家庭教育相关话题,她从事智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教育与训练,以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对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与干预、儿童发展评估与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欢迎您。
勾老师: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勾老师您是怎么理解家庭教育的呢?
勾老师: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庭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父母应当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这里有两个理念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第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长务必承担起孩子们人生第一任老师的重大责任;第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既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家庭教育的落脚点,每一位家长都务必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这些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主持人:即便是家长们树立起了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问题是对特殊儿童而言,我想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很难针对儿童的现状开展家庭的教育康复。
勾:是的,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如,小朋友们可能会存在某一行为的过度重复、不足或直接问题行为呈现,也可能会表现在认知、社会交往、情绪情感、注意力或语言等方面,这是一个系列的话题,针对0-3岁儿童主要生活的情境以及日常主要接触的人,我今天就介绍一下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进行日常感统训练的方法。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研究者就注意到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儿童出现胆小、粘人、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好动等现象,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儿童问题越多,经过多年研究,有学者在年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感官,通过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感觉去采集信息,并经效应器传入大脑,大脑对这些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它的原理相当于这七层关系,即,各种感觉输入——输入的感觉引发动作——引发的动作延伸出语言——语言用来学习认知——认知内化为各种心理与情绪——各种心理情绪应用于社会交往互动——最终达到生活自律、融入社会。感觉统合能力必须在孩童时期、在和环境的作用中才能得以发展。6岁前是孩子感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感觉统合失调,简称感统失调,通俗的说就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但是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种孩子的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感觉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其通俗的说法就是:“儿童的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用药理疗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有大量的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其训练有一个关键期,越早训练效果越好,6岁以前训练,孩子在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注意力、情绪、自控、学习以及睡眠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把握住每个年龄段的感统发展规律,及时给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