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性脑炎临床资料
男,59岁。发热、头痛、抽搐、意识不清1天。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轴位T1WI与T2WI(图1A、B),双侧基底核、丘脑、岛叶及岛盖、扣带回前部、右侧颞叶轻度长T1长T2信号,局部脑沟及外侧裂稍变窄。FLAIR序列(图1C),上述病变呈高信号,右侧楔前回轻度高信号。DWI(图1D),上述病变区扩散受限,呈明显高信号(箭)。ADC图(图1E、F),病变呈低信号,同时两侧额叶底部、外侧裂周围脑实质均为低信号(箭)。MRA及MRV均未见异常(未列出)。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学诊断:符合脑炎,单纯疱疹病*性脑炎可能。最后诊断:Ⅰ型单纯疱疹病*性脑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单纯疱疹病*性脑炎(herpessimplexvirsusencephlolitis,HSE)是成人及较大年龄儿童最常见的散发性脑炎,为Ⅰ型单纯疱疹病*(HSV-I)经血行或神经周围逆行进入颅内所致。Ⅱ型单纯疱疹病*则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颅内病变。病理学特征为出血坏死性脑炎,脑组织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斑点状出血,晚期脑萎缩、软化及胶质细胞增生。临床上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发热、抽搐、行为异常、嗜睡或昏迷、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可致死。实验室检查血清及脑脊液HSV抗体阳性。
HSE影像学具有特征性。①部位:通常为双侧性累及脑底部,但不对称,包括颞叶内侧、外侧裂周围脑实质、额叶眶面、扣带回、枕叶内侧面,重者侵犯丘脑、边缘叶、基底核,局部脑回肿胀及脑沟裂变浅。脑干与小脑一般不受累。②CT平扫早期可为阴性,2天后出现局部密度减低,1~2周时明显,病变始于颞叶内侧与脑岛,随后向两侧额叶、枕叶、深部脑灰质扩展,合并出血时可见点状及小片状高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脑回状或线状强化,外侧裂及四叠体池也可见强化,提示脑膜受侵。③MRI对本病检出较CT敏感,48小时内即可发现脑实质病变,呈T1低信号与T2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及ADC图低信号,表明细胞*性水肿为主。出血时可见不同信号,典型者为短T1长T2信号,SWI与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点状、斑片状与脑回状强化。④晚期遗留脑萎缩、局部脑软化及营养不良性钙化。
鉴别诊断
①线粒体脑肌病:无感染症状,以两侧颞枕叶及皮质为主,MRS可见Lac峰增高。②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实质改变:灌注成像可见血流增多,无发热。③多发脑梗死:MRA显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④边缘叶脑炎:为副肿瘤综合征,累及边缘系统,无感染症状。
小结
典型的Ⅰ型HSE累及外侧裂周围及额叶眶面脑质,易合并灶内出血,结合感染症状及病*抗体测定,不难诊断。需注意的是,发病48小时内CT检查可为阴性,此时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并行MRI检查以免漏诊。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