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训练也要科学讲顺序
脑瘫康复
在脑瘫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要让家长学会动作疗法的训练方法,今后在家中训练的注意事项,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脑瘫儿童的态度等生活性问题,同时也要让家长牢记一点,在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正常运动发育过程,训练脑瘫儿童能进行正确的坐、跪、半跪、站立以及行走。
问题来了,怎么安排康复训练方法才是最科学合理的?1坐位
坐位是人类保持人体垂直而对抗地心引力的原始位置,也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使得自己身体垂直的最早位置。因为坐位时重心低,接触面广,稳定性好,还能通过大腿的位置来控制上身的重心。
训练时要使得脑瘫儿童的肌肉松弛,保持头、颈、胸、腰垂直于地面。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训练儿童在坐位时的前倾、后倾,向左右侧弯等。
2逛街
这个姿势在Bobath治疗技术中是不常用的,动作疗法中这个姿势是重要的。训练中必须让儿童的膝关节接触地面,并保持自己的身体垂直于地面。跪位的稳定性要比坐位差得多,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支撑身体,保持头、颈、胸、腰、髋、膝等垂直于地面。
训练者扶着儿童的髋关节,训练髋关节缓慢地向后移动,同时保持上身垂直;然后训练单侧膝关节支撑,训练者扶着儿童的髋关节,向一侧倾斜,把上身的重心放之一侧膝关节上,就这样反复交替地进行训练。
3半跪位
是从跪位发展而来,一侧膝支撑于地面,另一侧膝和腿呈直角。半跪位的稳定性比跪位更差,训练者帮助儿童训练在半跪位时重心前后移动。
4立位
立位要求儿童的头、颈、胸、腰、髋、膝、踝与地面保持垂直,这个姿势给儿童带来“自我感觉”。训练中,要求儿童上身垂直,即不前倾,也不后仰,膝关节放松。
5步行
上述的姿势基本学会之后,开始训练步行。训练之前,先训练爬行,然后开始训练步行。
总之,在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除了也牢记训练顺序之外,也要鼓励脑瘫儿童有目的地努力地进行松弛训练,体验肌肉紧张与松弛的区别,学会肌肉放松的训练。在训练中,要不断地暗示和鼓励脑瘫儿童,激发他们的努力,发挥他们的潜力。
专家介绍
常崇旺博士
毕业于第四*医大学,国内首位脑瘫医学博士,残联特聘脑瘫专家,创立脑瘫外科康复一体化全程治疗法——梯度疗法,最大程度改善脑瘫治疗效果,专攻小儿脑瘫、顽固性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脑瘫、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癫痫的外科治疗,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