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推崇趴睡与悲剧
几年前,微博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在面对家长“是否可以让出生5个月的孩子趴着睡”的提问时,回答:“完全可以趴着睡,趴着睡觉还有利于增加肺活量”。
昨天,有一个新闻让人揪心。
其实这不是孤例,在美国,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每年大概影响名婴儿。在中文网络,也能找到不少案例。
仔细阅读上面的新闻,我们发现,因为趴睡而死亡的,大都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
02
历史争议
关于婴儿睡姿,曾经中美差异很大。历史上,在亚洲和中欧地区,仰睡很流行,而美国人,偏爱趴睡。直到年,美国医生Abramson在分析了例婴儿猝死综合征后(SIDS),指出SIDS与俯卧相关。Abramson提出了一项建议,婴儿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睡觉时,应避免俯卧,并且不应将软垫等放在婴儿床上[1]。此后,几个英国科学家也相继发表相关研究,支持此论点。
婴儿安全睡眠的要点。图片来自:hmhb-hawaii.org
然而,持反对意见的大有人在。年,Reisetbauer和Czermak[2]建议使用俯卧位睡觉,因为俯卧位对婴儿的运动发育有积极影响,还能避免颅骨畸形以及据称较低的误吸风险。还有人说,婴儿在俯卧位睡得比仰卧位睡得深。
“扁头怪”和“圆头宝”
由于采用了俯卧位的建议,中欧婴儿猝死病例明显迅速增加。年,在东德的托儿所记录了7例俯卧位婴儿死亡病例。这促使卫生部在年颁布了一项准则,当婴儿在托儿所睡觉时,禁止使用俯卧位[3]。,西德警方指出,在婴儿中以俯卧姿势睡觉的死亡人数有所增加[4]。随后,在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地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年,荷兰组织了第一次针对俯卧位的干预运动,口号是“Backtosleep(回到睡眠中)”[5]。之后,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都开展了类似运动。由于公众意识到了婴儿俯卧的危险,德国婴儿俯卧率从年的40%左右下降到年的不到4%,与此同时,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病率也从约1.5下降到0.6[6]。类似的,美国新生婴儿的仰睡比例从年的13%飙升至年的72%,而婴儿猝死率从年的每十万新生婴儿例骤减至年的每十万新生婴儿56例,十年间降低了53%。
03
可能病因
A
气道阻塞
早期有人假设俯卧位与窒息风险有关,可能是因为俯卧位导致外部呼吸通道关闭。尸检结果支持这个假设:Abramson[1]指出,在他所调查的组中,几乎70%的婴儿在死亡时都处于面部朝下的姿势。很容易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气道可能会关闭至少一部分,特别是在婴儿还不能自己把头转向一侧的情况下[7]。Guntherot和Spiers[8]还讨论了当脸朝下时可能会关闭嘴巴和鼻子的问题。Emery在年[9]已经提出:舌头、咽部肌肉和悬雍垂(小舌)的张力降低也可能导致气道关闭,从而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SIDS患者死后气道阻力测定发现在面部朝下的姿势时,无法探测到充分的气流。相比之下,在“正常”俯卧位(宝姐姐注:脸偏向一侧)和仰卧位时,气流条件没有显著差异[10]。阻塞的程度也受睡眠环境(软硬床垫、干燥或潮湿的表面)的影响。当床垫被大量出汗或呕吐弄湿时,气道阻塞尤其严重。
B
膈肌抬高引起的窒息
Bayes[11-12]等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即饱腹可能导致膈肌升高,进而导致呼吸功能不全,随后可能引发婴儿猝死。这一假设后来也得到了Roll等人的支持[13]:这些研究者调查了例婴儿猝死病例,发现66%的病人的胃容量超过20毫升,他们认为50%以上的婴儿猝死病人最后一次进食时间必须在死亡前3小时以内。如果横膈肌升高,俯卧位可能是另一个对呼吸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的因素。
C
位置性脑缺氧
年,Saternus[14]提出假说:由于俯卧的位置因素,特别是由于头部的旋转和/或后屈,引起椎动脉变窄,可能导致慢性间歇性脑缺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随后,他测量了死者的颈大动脉血流,结果支持他的假设[15]。但也有研究者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进行研究,不能得出俯卧位引起的慢性脑缺氧的结论[16-20]。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年,Saternus的假设有了新的依据。Deeg等人在大量新生儿中进行脑血流灌注的超声检查后,得出的结论:健康婴儿的基底动脉血流不受身体姿势或头部旋转的影响,但是1.8%的婴儿,血流减少了50%以上,脑干的这种减少的血液灌注可能会引起SIDS[21]。
D
CO2再呼吸
年代,Fleming等人认为:再呼吸二氧化碳或脑部高温可能是死亡的原因[22]。有研究者认为,软枕不适用于婴儿,因为它们使婴儿的头部下方形成凹陷,呼出的二氧化碳会积累。如果将这种富含CO2的气体重新吸入,它会使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但是,这一假说也颇有争议。健康的婴儿应该能够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做出反应:增加呼吸活动,远离危险区域或醒来[23,24]。然而,Franco等人年的研究表明,苏醒反应会受到睡眠姿势影响[25]:俯卧的婴儿,显示更长的睡眠阶段和更少的苏醒发生率。
E
过热
据报道,婴儿猝死病例死亡前体温升高、出汗显著增加[26-28]。除了其他导致体温过高的原因外,还应考虑俯卧姿势,尤其是面部朝下的姿势。众所周知,婴儿中40%的温度调节是通过面部皮肤进行的[28]。俯卧,会对热量散发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体温过高与新陈代谢率增加有关,并且因此导致氧需求增加。在与婴儿猝死有关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慢性缺氧的记载。
04
该怎么睡
无论个案中,是哪种致病机制导致婴儿猝死,已经确定的是,俯卧位是婴儿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港卫生署认为:“谨记让婴儿仰睡,因仰睡较俯睡安全六倍,亦较侧睡安全两倍”[29]。台湾儿科医学会说:“一岁以下婴儿每次睡眠都应该仰睡,侧睡并不安全”[30]。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所有婴儿都采用仰卧的姿势睡觉,这对半岁以内的婴儿尤其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婴儿猝死发生率最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英文版是:Insomeveryrarecircumstances,“在某些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某些婴儿还是应采用俯卧姿势,例如刚做过背部手术的婴儿。”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以及JanSperhake等人的文章,如有侵权,请告知。
参考文献:
AbramsonH()Accidentalmechanicalsuffocationininfants.JPediatr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