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受凉,便把宝宝裹成“粽子”。殊不知,这种“妈妈觉得你冷”的爱,反而会害了宝宝。过度保暖可能会造成孩子患上捂热综合征,这是一种会导致大脑损伤、多功能脏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12月8日,湖南长沙一母亲怕自己2个月大的婴儿着凉,就给孩子穿三层盖三层,结果孩子被送ICU。
据李女士称自己当天给孩子喂完奶后就照顾孩子睡下,直到两小时后发现孩子不正常,刚开始孩子只是呼吸出现问题,后来脸色就有点发青,浑身大汗淋漓,意识到不对劲之后李女士赶医院,医院后已经没有自主呼吸了,急需上呼吸机,情况十分严重。
医院初步的诊断发现孩子患上了捂热综合征,医生询问这才知道李女士在孩子睡着后就把孩子放到了中间,并且给孩子穿了三层衣服还盖了三层被子,这才导致孩子患病,李女士就是怕孩子感冒了所以才会这样,因为前几天的时候孩子就一直处于感冒状态,为了给孩子保暖李女士就选择用这种方法。
01
什么是捂热综合征
这是一种会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图片源于网络)
02
捂热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眼窝凹陷、口唇发青、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
还可能出现缺氧表现,严重者可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反应迟钝,抽搐或昏迷、休克。
(图片源于网络)
03
冬季婴幼儿如何穿衣有度
A.不同年龄体感大不同
年龄
穿衣要求
新生儿
(0~30天)
同等温度下,婴儿衣物比成人觉得舒适的衣物厚度多一层。
衣服选择纯棉、轻柔的长袖连体衣裤比较合适。另外,为御寒,要裹上包被,注意肚脐保暖。
1岁以下
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也要随时通过摸后颈判断宝宝冷热。
衣服选择上下分开的棉衣、长裤。如果带宝宝外出,注意带上棉帽和手套。
1~3岁
这个阶段活动量大,出汗多,可比大人少穿一件。
衣服选择稍微长点、吸汗性强的衣服。
3岁以上
有了表达能力,只要没说冷便没必要穿太多。
B.冷热判断应该摸哪儿
有些家长判断孩子冷热时,习惯摸手和脚,如果冰凉,孩子肯定冻着了。实际上,摸手脚不靠谱。
因为四肢本来就离心脏最远,而且宝宝的心脏功能比成人弱,泵到四肢的血液会较少。尤其是手脚的末端循环比较差,再加上热量散发,宝宝的手脚自然会偏凉。当摸到宝宝的手脚热乎乎时,其实后背已经开始出汗了。所以摸颈背部才准确。
①皮肤摸起来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很合适。
②皮肤发凉,说明衣服穿少了。
③皮肤出汗了,说明穿得过多。
宝宝没有进行什么活动,但是后颈出汗,那肯定是穿多了。把握不准心里又忐忑,那就测体温,宝宝腋下测体温,正常来说显示为36~37℃。
C.像洋葱一样穿衣
“洋葱穿衣法”,即多层穿衣、每层衣服都不要太厚,可以多使用马甲或背心,便于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
内层:纯棉衣服,以排气出汗为主
中层:棉毛衣服,以保暖为主
外层:羽绒、棉衣,以防风为主;室内可选择柔软又保暖的摇粒绒。
注意任何一种衣服,衣领、袖口都应该宽松,没有蕾丝,便于宝宝穿戴。
温馨提醒
寒冷季节,切忌把宝宝包裹过紧、过严、过厚,尤其不要穿太多睡觉,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宝宝置于母亲腋下,或睡在父母中间,这样不利于宝宝散热,也易影响宝宝呼吸。
(文中内容源于网络整理而来,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