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查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脑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点临床神经电生理
  

脑电图监测

41例患者共进行55次脑电图监测,其中监测1次9例、次8例、3次例、4次1例,每例次脑电图监测时程为4(,4)h。

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及脑电图监测情况

症状初始期例;全部41例患者均于疾病高峰期监测脑电图至少1次,其中有例患者先后监测次,由于这例患者次监测结果一致,故仅选择1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疾病好转期7例;恢复期3例(表1)。41例疾病高峰期患者脑电图正常例(4.9%),异常39例(95.1%)。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图1)1例(9.3%)、癫痫波9例(.0%)、δ节律6例(14.6%)、异常δ刷(图)6例(14.6%)、局灶性慢波4例(9.8%)、镇静药物相关非异常δ刷的大量β活动例(4.9%)。1例监测4次的患者的脑电图由疾病高峰期的弥漫性慢波逐渐演变为恢复期药物性(非异常δ刷)大量β活动。共监测次的患者中,1例脑电图由症状初始期的弥漫性慢波转变为疾病高峰期δ节律;1例由疾病高峰期的弥漫性慢波转变为疾病好转期的癫痫波;1例由疾病高峰期的药物性(非异常δ刷)大量β活动转变为恢复期正常脑电图。其余7例动态监测脑电图患者结果显示不同时期脑电图变化不大。

患者疾病高峰期脑电图表现与预后(表)转归

脑电图显示正常、癫痫波、δ节律和非异常δ刷大量β活动的患者治疗1个月后均预后良好。

异常δ刷的出现可排除苯二氮类药物或镇静药物的影响。疾病高峰期脑电图显示异常δ刷的6例患者中,有1例于症状初始期和疾病好转期(发病3个月时)各进行了1次脑电图监测,结果均显示为异常δ刷。存在异常δ刷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表3)显示,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机械通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自主运动、语言障碍、畸胎瘤、收住NCU、脑脊液NMDAR抗体滴度、6个月和1个月预后等情况在有异常δ刷与无异常δ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与预后

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其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37例(90.%),IVIG治疗30例(73.%),血浆置换治疗1例(9.3%),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1.%)(分别为环磷酰胺治疗例,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治疗各1例)。治疗至症状明显好转时间为90(61,)d。免疫治疗6个月后,41例患者mRS评分为1(0,)分,其中37例(90.%)预后良好,4例(9.8%)预后不良。免疫治疗1个月后,41例患者中有7例失访,mRS评分为1(0,)分,34例随访结果显示:31例(90.%)预后良好,3例(9.8%)预后不良(图3),无死亡病例。遗留的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10例、性格改变例、语言障碍例、行动迟缓1例、不自主运动1例和癫痫发作1例。

讨论

抗NMDAR脑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甚至致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但尽早诊断和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可明显好转,甚至痊愈。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报道日渐增多,并且年发表了抗NMDAR脑炎临床诊断标准,使临床诊断更加有据可循,但由于受到检测技术的限制,我国很多地方还不能检测或较快速获得抗NMDAR脑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因此能深入了解此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特点、尽早甄别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脑电图作为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断工具,对于抗NMDAR脑炎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中绝大多数疾病高峰期患者(95.1%)脑电图异常,而头颅MRI异常率为51.%,脑电图较头颅MRI更敏感,尤其针对发病初期仅表现为精神症状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自从Schmitt等[发现异常δ刷可能是抗NMDAR脑炎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后,此种脑电图表现引起临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