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作者丨陈红霞、陈婧之、李倩编辑丨李清宇2月9日晚上七时许,刘先领医院援鄂医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按照通知,他们将整建制接管该病区50张床位。医院工作人员准备当晚收治患者工作时,病区外面已挤满了被分配收治在该病区的患者。“他们在门外锤门,砰砰砰直响。”2月23日,回忆当时的那一幕,医院医护人员还心有余悸。彼时,这支医疗队抵达武汉的时间还没超过24小时,他们在2月8日晚间抵达武汉后,于次日经过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培训,就收到了当日就需要收治病人的通知。“任务很紧急,但此时这个病区和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医院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8西病区的医疗队队长,刘先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时一门之隔,门里的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还穿着日常的工作服,在病区仔细研判病区的院感情况,商讨着具体的接收患者的流程和安排,但等待多时的患者已经急不可待。“如果患者真的砸门涌进来,所有人都可能被暴露,而病区的院感还没准备好,无法真正帮助患者,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医疗队临时决定,暂时退出病区,并请门外的保安协助维持秩序,安抚患者情绪,同时,加速从流程上弥补病房改造的不足,并用最快的速度,做好接受患者的防护和准备工作。此后的13个小时里,他们接收了50名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启动了他们的抗疫战。2月23日,医院援鄂医疗队负责的病区一次性出院患者11名,并保持了零重症患者死亡、零医护人员感染记录。也就是说,在两周时间里,该病区患者出院率超过20%,为当前救治关口前移、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提供了一个范本。2月23日,湘雅二院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8西病区11名患者出院受命于危急时刻2月9日晚上12时左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改造和准备,湘雅二院医疗队在当晚十二点开始收治第一位病人。“当天晚上是我们医疗队第一组值班,面对从来没碰到过的疾病和当时着急的患者,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出了差错,帮不了患者的同时,还带来自身感染的风险。”刘先领向记者回忆道,当时,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医疗队负责人带头第一个上,在现场协助第一组值班人员进行患者收治,一直忙到凌晨四点多。在天亮前,该病区收治了37位重症患者,天亮以后,另外13位患者也被马上收治进来,十三个小时里,50张床位全部收满。护士长徐灿也对刚抵达武汉的那个冬夜记忆犹新,谈起那一夜仍旧紧张,但也有着藏不住的自豪。“那天恰好比较寒冷,抵达院区之后和我们预想的情形不太一样,许多大龄重症患者在寒风中等待入院,加上气温较低,无形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紧张氛围。但好在患者成功入院,我们打了一个漂亮的开局之战。”这个开局战却是一场工作量的考验战,“在日常工作状况下,我们一天24小时收治10个患者都是十分饱和的工作状态,”该医疗队副队长唐建军向记者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工作量明显更大更复杂。“实际上是将平时四五天甚至更多天的新增病人的量,在十三个小时全部收治完。我们要马上把所有的病人排查清楚,然后确定方案,这至少是我们平时工作量的四五倍。”经过紧张的收治后,医疗队并没有时间缓一口气,“这是个全新的疾病,我们都要重新认识,每个人的方案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刘先领回忆道,这支援医疗队由人组成,分成4个医疗组,每组7至8名医生和25名护士。医疗团队中有感染科、心内科、心外科、重症ICU、中医药、急诊科、代谢内分泌科等各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我们这个病区的患者是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接诊的患者大多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重症患者,年龄在60岁-80岁之间,而新冠病毒感染后会攻击人体全身多个器官,加之目前没有定论的救治方法,我们会针对病人的情况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讨论后再制定详尽治疗方式。”刘先领说,其实这也是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实行个体化治疗。最初的磨合期里,团队齐上阵。徐灿回忆称:“因为我们刚到,医疗队三十多人一起上,我们在同济团队的指引下进入一线病房熟悉流程,积累经验。除了几位感染科的医生外,其他医护人员鲜少具有治疗传染病的实战经验,于是大家抓紧时间,自己抽空反复看视频学习。”刘先领说,这种局面持续几天后,团队对患者和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此后,他们再度调整优化治疗和护理程序,“现在是每个医疗组每天安排6到8个护士和两名医生在病区,这样既可以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也可以节约防护服。”2月23日,湘雅二院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8西病区11名患者出院软硬件的双重考验刘先领团队所接管的病区是从一个普通骨科病房改造过来的,不具备传染病病房的基本构造,医护人员进出只有一个狭窄的通道,中间的三扇门没有可视玻璃,无法看到门后的情况。也就是说,传染病病区隔离所要求的“三区两通道”无法完全实现。但为了尽快将患者收治进来,硬件在短期内无法继续改造的情况下,刘先领和队员们只能在院感流程上加以调整优化。“我们每次进出病区时,都要反复敲门、大声询问门内是否有人在,用这种很原始的方法,将进去与出来的人错开。硬件上没办法保证,我们就只能通过流程再造来保护医护人员。”物资缺乏一度也曾困扰团队展开救治。医疗队接到奔赴武汉的指令十分匆忙,“我们带来的防护服,只有XXL的尺码,”刘先领说,这导致医疗队里身高一米五和身高一米八的医护人员都穿同样尺寸的防护服,矮个子的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反复折叠,并用胶带缠绕才能穿好防护服。而没有防水的鞋套,大家就用垃圾袋代替,并用胶带缠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护人员行动不便,但保证了最快和最高效的救治。大部分重症病人需要给予吸氧救治,当多名患者同时使用高流量吸氧机时,供氧压力较大。“我们大后方也很给力,在得知我们缺乏物资时,马上给我们寄来了有创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指脉氧的夹子等,”刘先领表示,现在病区重症患者的吸氧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物资也能基本供应,紧张的局面已大幅改善。在治疗方面,新冠肺炎病情与SARS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所以确定诊疗方案并没有那么困难。但在治疗过程中,指南不断更新变化,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唐建军向记者介绍,目前整个治疗的重心都在关口前移。“我们病房收治的是确诊病人,而且是重症的病人。关口前移就是,重点寻找重症往危重症发展的一些指标,如果发现有这个苗头的话,我们尽早做相关处理,把危重症的关口前移,尽量避免重症患者向危重症患者转移。”在唐建军看来,对危重症病人的进行细化的针对性治疗主要参考几个指标:第一个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