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波感染高峰中,
未被感染的人已成为少数派。
全国多地数据显示,
新冠感染率已超过60%,并持续上升,
最高的河南省感染率甚至已达89%。
“目前还没阳性的人的生活状态”
更是被推上热搜。
他们有的赢在天生拥有抵抗冠状病毒的基因,
有的因身份特殊“不敢阳”,
依靠严格防护,至今依旧保持阴性:
肿瘤患者、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
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
等着赚到钱回家过年的在外务工人员,
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上有老下有小、兼顾家庭与工作的中年人......
一条采访了3位“不敢阳”的特殊人群,
聊了聊第一波感染高峰下他们的故事。
2万多人的小镇大规模感染,
只剩下最后一位阴性医生,不敢倒下;
阴阳混住的病房,临产孕妇全副武装待产,
生怕感染发烧导致胎儿缺氧;
苦读两年的考研学生,担心阳了无法考试,
两个月不敢踏出家门半步。
编辑:宋爽
责编:朱玉茹
▲
医院的医护人员
不能穿防护服、不能戴面罩,只能戴口罩
小荆31岁四川省某乡镇
我实在不敢阳,我是全镇最后一个阴性医生,如果我也感染了,那么多感染的病人谁来看?
我们卫生院医院,医院。医院有完善的轮岗制度和相对充足的医护人员,医院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很珍贵。责任大、工资低、社会地位也低,没什么人愿意干。
医院医生护士加起来就9个人,要服务的是整个乡镇2万多居民,其中12%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12月放开后,镇里大规模感染,来门诊的病人激增,我每天的接诊量从20-30人,飞增到70-80人,多的时候甚至接近人。
▲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在放开前,医院不允许接诊新冠患者,大家都没有治疗新冠的实践经验。没有培训、没有仪器、没有药物,“新十条”后医院也不允许用“新冠”这个词了。我们就跟病人说他们得了感冒,也按感冒一样治。
医院这个环境待着,很难有不阳的,我和同事们都心知肚明。无奈,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能撑多久是多久。
大家都很担心:任何一个人倒下,就意味着当天可能有上百位病人都看不了病。
▲
来医院看病的以老年人为主
来看病的七八成都是老年人。有的不识字、不会上网,根本不清楚新冠有什么症状。有的疫苗没打全,自己本身又有基础病。
他们经常都已经是重症,需要马上治疗,更严重的甚至要救护车医院救治,一天都拖不得。
乡镇的人把新冠看成无药可救的绝症,为了不引起他们恐慌,医院规定我们医护人员不能穿防护服、不能戴面罩,只能戴口罩,因此感染的程度也大大提高。
我周围的医生和护士都在放开后半个月内感染了。
▲
最严重的那几天,医院只剩下小荆和另一位护士
最严重的那几天,医院只剩下我和另一位护士。我每天要看接近位病人,从早上7点半忙到凌晨12点,几乎没空喝水、去卫生间,凌晨1点才吃上晚饭。
但这都比不上“不敢阳”的恐惧。医院,因为医护人员全部都感染了,不得不停诊两天。那几天我每天测几十次体温,看到体温正常才舒了一口气。
之前看研究说,有些人的基因天生就对冠状病毒有强抵抗力,我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吧。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防护,也没有条件做什么特别的,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阳过。
因为人手严重不足,医院规定,轻症带病上班,重症最多在家休息两天,大部分人后来都是阳着上班。
医生看病的效率大打折扣,护士打针输液时手都在颤抖。这个病恢复期很长,有一位才20出头的护士,本来都差不多没症状了,回来上班几天又开始发烧,一直反反复复。
乡镇人少,大家基本上都互相认识。很多老年人不方便出门,平时身体有小毛病会直接打电话来问我,非常信任、依靠我,过年过节还会相互问候。
▲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放开后我们镇已经有接近60位老年人去世了,很多都是熟人。医院、火葬场爆满,我们这边有家人去世后请道士做法开路的习俗,现在连道士的电话也被打爆了。
听说他们去世的消息,我非常惋惜,也会联想到家里的长辈。上个月还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呢?如果我能早一点帮助他们,结果是不是就会不一样?这么想着,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看到微博上很多人说,现在“阴的人比阳的还难受”,“晚阳不如早阳”,我不是很同意。我很幸运一直没有阳,能够坚守在岗位,抓紧时间医治尽可能多的病人,没有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
现在离春节也就不到10天了,返乡潮到来,预计又将迎来一波感染高峰。我只希望我能晚一点阳,至少再挺过这一轮。
▲
小冬的女儿在12月21日出生
小冬27岁安徽合肥
阴阳混住的待产病房里,大家每天都会互相交流信息,一个比一个焦虑。
阳性产妇有咳嗽症状,每咳一下,剖腹产的刀口就会像撕裂一样疼,眼泪根本就止不住。
有人高烧不退,导致胎儿胎心过高,只能紧急剖腹产。手术中羊水都是烫的,胎儿像在热水澡里面泡着一样,出来后就直接送到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我暗暗下定决心,就算不为了我自己,为了我的宝宝,我也一定要坚持到生产结束后再阳。
我的预产期是12月25日,刚好撞上了合肥市的第一轮感染高峰。我是年结婚的,这是我的头胎,我和家人都对这个新生命的到来非常期待。我早在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就给宝宝取好了名字、买好了衣服,每周还会专门去上普拉提课为顺产做准备。
12月初听到放开政策时,我并没有什么实感,想着新冠怎么也不会落到自己和家人头上。但当周围认识的孕妇都逐渐感染,孕晚期唯一可用的退烧药泰诺林在朋友圈炒到了7、一瓶时,我们全家都开始慌了。
▲
社交平台上的孕产妇经验分享帖
我每天都在刷各种消息,产妇囤药群、医院产科交流群、社交网络上的求助帖/经验分享……去产检怎么防护?万一阳了对生产会有什么影响?怎么喂奶?
感染对产妇的生产过程影响非常大。阳性孕妇有可能精力不足,自然分娩很困难,不得不选择剖腹产。相比未怀孕的同龄女性,阳性孕妇也更易出现严重病情,有些需要在ICU接受治疗。
比起自己身体受到的痛苦,我更担心的是对宝宝产生的影响。连续的高烧会导致胎心过高和羊水污染,胎儿随时都有可能缺氧。
▲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医院打电话了解入院要求,医院不收阳性产妇,医院收阳性产妇但不允许阳性陪护进入。如果想要保证顺顺利利生产,在入院前不仅我不能阳,连陪护也要保持阴性。
为了避免感染,我们全家进出门都做好了严格的消毒。听说去产检回来后的孕妇中招率几乎%,我纠结了很久,医院做第39周的产检,而是自己在家用租来的胎心仪监测胎心。
我和老公、婆婆住一起。12月16日,最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我老公开始出现症状,嗓子疼,很快开始发烧。我立马搬去婆婆的房间一起住,没想到第二天婆婆也阳了。我“逃”回了同城的父母家,很快父母的抗原也显示阳性,只有我这个“天选”体质还是阴。
我没有“安全”的地方可去,加上当时已经见红,一两天内就会发动,决定干脆直接去住院。
▲
入院第一天忙到下午五点才吃上午饭
医院不允许阳性陪护进,我家没人了,我只能自己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办理入院手续,忙到下午五点才吃上了午饭。因为行动不便,还被护士凶说挡着后面的人排队。
我其实非常理解医护人员,特殊时期,他们忙不过来,很多人还发着烧。看着周围的产妇旁边都有老公站着,自己只能听家人发来的语音,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医院本来设有两三间专门为阳性产妇准备的隔离房间。但随着阳性产妇越来越多,入院阴性、但处于潜伏期的产妇后来也被测出阳性,院方实在难以区分,很难做到完全隔离开来。我在三人间病房待产,左边咳嗽不断,右边刚刚阳康。
我全副武装,戴两层口罩、一层面罩,手上戴丁晴手套,连睡觉时呼吸不畅都不取。现在想来,可能也是当时的防护到位,我一直到生产都是阴性。
住院第二天,家里不得不派来了唯一的阴性成员——刚上大学的表妹来陪护我。护士和保安阿姨很担心,“她自己也是个孩子啊。”
▲
小冬的老公在转阴后来到住院部照看小冬和女儿
21号,我顺利生下了女儿。可惜她没能躲过新冠,在出生第3天开始发烧,第4天下午才渐渐降下来,现在基本上痊愈了。
生产前,我将这段经历发在了社交平台上,没想到收到了多条加油鼓励的评论,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希望同样“不敢阳“的产妇们一切顺利,我们一起挺过去。
▲
音子在考场外拍下的照片
据教育局统计数据,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报考人数为万,比去年多17万
音子22岁湖南常德
这一年,疫情对考研学生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有人为了备考,赶在封城前买高价票回家;有人因为疫情影响物流速度,10月买的真题资料,两个月都没有收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定在12月25-26日,又刚好撞上第一轮感染高峰期。
我每天刷新闻,祈祷考试延期。好消息没等到,却看到很多考生因感染而受影响,甚至是弃考的消息。
我认识的考研人几乎都是几个月不敢出门,生怕被感染影响考试,我也一样。
▲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我去年因为特殊原因没能上岸,今年是我二战考研,压力巨大。一来目标院校高手云集,二来据预测今年考生将突破万,各大院校也没有扩招的迹象,竞争比以往都激烈。
二战是我留给自己的最后机会,我打算拼一把。如果考研失败,就去考教师编,在我生活的城市当一名物理老师,选择更安稳的生活。
得知放开的消息,我挺忐忑的。听说新冠要至少一周才能恢复正常学习状态,我从小身体就不太好,一旦感染只会比别人更加严重。这么长的时间没法好好复习,肯定会影响成绩。更倒霉一点,在考前一两天阳了,后果更是不敢想象。
我为考研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每天从早上9点学到凌晨12点,很少出门,几乎与社会脱节。
有一次家庭聚会,我的叔叔调侃我说:“千万别考研,高学历女生可不好嫁出去。”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考研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我想用考研来证明自己,女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12月14日,教育部宣布设置核酸阴性和核酸阳性考场
12月14日,国家政策下来了,规定分阴性和阳性考场,阳性考生也能参加考试,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我想如果我阳了,也一定不会弃考。身体再怎么不舒服,也要爬进考场看看题目。
接近两个月,我一步也没踏出过家门。父母出门我也会嘱咐他们戴好口罩,回来后用酒精全面消毒。外卖都放在门口的鞋架上,用酒精喷完再拿进来。
考场在湖南省的另一座城市,我们订了一间酒店,妈妈提前一天开车送我过去,考试期间也打算亲自给我做饭送饭。
▲
妈妈感染后无法做饭,
音子在酒店边吃外卖边背英语
到达酒店的当天,妈妈开始头昏脑涨,她做了抗原自测,结果是阳性。我们立刻打开窗户通风,对房间全面消毒。妈妈戴上了两层口罩,一个人在阳台吃饭,不敢靠近我一步。
我们家经济条件一般,那个酒店挺贵的。我们纠结了一个小时,才决定新开一间房让我单独住。
晚上我在床上躺着,因为害怕被妈妈传染,焦虑到三四点都睡不着觉:我会不会被传染?能不能正常考试?妈妈的症状会不会加重?如果一定要阳的话,能不能等到考完了再阳?
我感觉身上好烫,爬起来测了百八十次体温,但结果都显示正常。现在想想,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产生了“幻阳症”。
▲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第二天到达考场,我吓了一跳,30人的考场,竟有接近四分之一的考生缺席。考试过程中,咳嗽声此起彼伏,有一位女生甚至因为咳嗽太严重而呕吐了。我想大家都是一样的心理:再怎么样,也要坚持下去。
非常幸运,考试两天我的体温都正常,一切顺利。虽然目前还不知道成绩,但经历了放开,我反而没有那么在意结果了。现在的我觉得,考研的意义在于迎难而上,认识真正的自己。
第一轮感染高峰目前已日渐平息。医院为例,1月11日,常规门诊量已恢复至60%-65%,救护车车次从余辆下降至余辆,多名病人已出院。
对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