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在虹桥院区ICU现场查房。疫情期间,医院虹桥院区ICU正常运转,医护精心救治,全力保障重症和急诊患者的医疗安全。当天在ICU的40多位患者中,有不少是神经重症病人,周良辅逐一仔细询问病史资料,并指导治疗方向。“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要充分体现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他在查房时对医护人员说,“上海社会面清零之后,公共交通逐步恢复,患者会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给予患者最及时和最好的治疗。”
据悉,本周前来医院就诊、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多,医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充分利用“场所码”“数字哨兵”等信息化手段,畅通就诊流程,做好患者服务。本周医院单日最高门诊量约人次,单日最高手术量80余台,医院日均门诊量在人次以上。随着各专科门诊、检查检验项目全面开放,以及高难度四级手术的逐步开展,医院已经为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力保障百姓就医需求开足马力。
“血液科总院和东院的病房都已经满员了,疫情期间我们的救治工作从未停歇。”5月19日一早,血液科主任陈彤教授就带着医护们开展每日例行查房。38岁的李先生看起来心情不错:“本以为脸肿没什么大事,居然发现了这个要命的毛病,当时非常担心。好在医生护士迅速为我安排了检查和治疗,这下放心了。”
4月下旬,李先生因为脸颊肿痛、牙龈出血、乏力、无法进食到外院就诊,结果核酸报告阳性,于4月23日转入医院宝山院区。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严重减少伴凝血功能异常,外周血涂片检查高度怀疑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如不及早治疗危在旦夕。作为新冠急症重症救治的“国家队”,医院多学科无缝衔接,宝山院区血液科执行主任陈波斌教授带领团队细化诊疗方案,输血科、药剂科、检验医学科、护理部密切配合,在李先生入院48小时内实现紧急救治、明确诊断和开展诱导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考验并没有结束,在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同时,李先生已符合新冠康复出院标准,在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协调下,他从宝山院区转入医院总院感染科过渡病房,接受抗感染治疗。血液科主任陈彤接力救治,在原有维A酸治疗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静滴治疗。5月初,李先生发热症状缓解、面部肿块缩小,腹泻、乏力大大缓解,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陈彤说:“除了像李先生这样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还有很多血液科的老病人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我们年建立的血液医患沟通群成为坚强纽带,在这个阵地我们24小时回应患者,做好安抚,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