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抽搐、发呆、学习困难等情况时,医生常常会建议做脑电图检查。很多家长对脑电图充满疑惑,它到底是什么,能检测出什么问题呢?下面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EEG),是一种用于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技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活动时会产生微小的电流,脑电图仪通过贴在孩子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电流信号,并转化为波形图展示出来。就如同给大脑的电活动拍了一张“照片”,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波形,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
脑电图能检测什么
?癫痫诊断: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癫痫发作时,大脑会产生异常的电活动,在脑电图上表现为棘波、尖波、棘慢波等特殊波形。通过脑电图检查,医生能够判断孩子是否患有癫痫,还能确定癫痫的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除了癫痫,脑电图还能辅助诊断其他脑部疾病。比如孩子患了脑炎,脑电图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大脑存在炎症损伤;在一些脑部肿瘤、脑外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下,脑电图也会有相应的异常表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评估脑功能:对于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神经发育问题的儿童,脑电图可以作为评估脑功能的手段之一。虽然脑电图不能直接确诊这些疾病,但它能反映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为医生全面了解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提供参考。
如何解读脑电图报告
?波形描述:脑电图报告中会有对各种波形的描述,如正常的α波、β波、θ波、δ波等,以及异常波形的出现情况。例如,在正常情况下,儿童在清醒安静状态下,枕叶以α波为主;如果出现过多的θ波或δ波,可能提示大脑存在异常。家长不需要完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但要知道异常波形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大脑功能有问题。
?诊断结论:医生会根据脑电图的波形分析给出诊断结论。常见的结论包括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图、中度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脑电图等。如果报告提示异常,并不一定就代表孩子患有严重疾病,还需要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天要给孩子洗头,保持头皮清洁,这样可以减少头皮油脂和污垢对电极接触的影响,确保信号采集准确。避免使用护发素、发胶等美发产品。检查当天,尽量让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不要空腹,以免孩子因饥饿或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配合:检查时,孩子需要安静地躺在检查床上,避免乱动。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难以配合,家长要提前做好安抚工作。如果孩子在检查过程中哭闹、不配合,可能会导致脑电图出现伪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在无法配合的婴幼儿,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适量的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