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医团”成员在医院经过简短的交流和考察后,就迅速进入到各自对应科室和病房,结合自身专业,开展查房、门诊、会诊、讲座等临床和学术活动,医院的医护同仁们交流医学技术和研究进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专业暖心的医疗服务,获得了当地医护人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门诊教学,示范查房
“博医团”耕耘一线,服务地方
8月3日-6日,“博医团”医院各科室开展了门诊教学和示范查房的工作。在“博医团”的队伍中,专家志愿者始终坚守“第一线”,尽心竭力帮助病患,既温暖了患者的心,也让随团的博士生体会到“医者仁心”的内涵。在脊柱外科病房,骨科副主任医师孟庆兵接诊了一名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的病人。医院虽然具备配套设置,却限于技术原因无法开展手术,在孟庆兵的指导下,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指南,为即将开展的手术奠定了基础。孟庆兵表示:“来到石柱县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科室讲课的过程中也多次被前来问诊的病人打断。我们都在抓紧时间,能看一个是一个。”在医院产科病房,产科医生遇到了一位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该产妇经过几天治疗后胸腔积液异常,病情较为复杂。医院的负责医院青浦分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吴超民进行联合会诊。吴超民在了解该患者目前康复情况以及相关化验检查结果后,给出了专业意见,化解了病人的危机。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隗祎老师帮助当地皮肤科诊断了一些疑难病例,并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医院皮肤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专业意见。隗祎老师表示:“医院皮肤性疾病的诊断和病人的管理尚缺乏规范化的培训和指导,这次把上海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带给他们,相信能够为当地科室的建设和完善助一份力。”
骨科副主任医师孟庆兵进行教学查房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吴超民进行教学查房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隗祎为病人做检查
除了专家志愿者之外,在志愿服务期间,博士生志愿者也深入到各个科室的门诊室和病房,与各科室的医生一起交流诊疗方法,参与疑难病例的讨论。在*钰媛博士的牵线之下,医院与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进行了远程会诊,帮助当地医生确定了一位病人的治疗方案。在急诊科,陈遥博士和主管医生交流急诊病人的治疗心得,并对机器参数调节、急救药物使用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分享。在妇产科,王诚洁博士分享了自己在产科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产科医生的高度评价。王诚洁博士表示:“在几天的交流过程中,当地医生认真学习和记录我们带来的每一份经验和技术,他们渴望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也坚定了我继续服务基层的决心。”此外,麻醉科钟梓文、内分泌科马帅、神经外科吕科、儿科王睁、放射诊断科田宁子博士等博士生志愿者也纷纷在相应的科室开展了科室小讲座、病例研讨、门诊诊断等工作,医院医生和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儿科的王睁博士为当地一位患儿制定的治疗方案在科室研讨会上被大家一致采纳,在儿科病房外,这位患儿的妈妈由衷感叹道:“复旦的博士了不得,我替我的娃娃感谢你们!”
博士生志愿者在相应科室开展工作
科室讲座,病例研讨
“博医团”授之以渔,扶智有方
临床和科研讲座以及病例研讨也是本次志愿活动的特色之一。8月5日-6日,“博医团”队员在医院面向全县医护同仁开展了各类专题讲座和科室小讲课,每一位专家和博士生志愿者均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做了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题汇报。据不完全统计,实践服务期间,共有余人次的医务人员参加了博医团的讲座指导和专业研讨。“博医团”团长宋义蒙博士表示:“除了对基层群众直接的医疗服务之外,能够参与医院对医疗队伍的培训,也是‘博医团’长久以来的工作目标。扶贫先扶智,多年来‘博医团’始终通过课程讲座、病例研讨以及后期的远程医疗医院源源不断地输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走出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医疗帮扶之路。”
“博医团”医院讲座一览表
报告题目
姓名
科室
身份
职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医院院史院情介绍
刘嫣
学生工作*总支
领队
副研究员/总支书记
头癣的规范诊疗
隗禕
皮肤科
专家
志愿者
副主任医师
新冠肺炎防治
吴超民
呼吸科
专家
志愿者
副主任医师/行*副主任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腰椎疾病的应用
孟庆兵
骨科
专家
志愿者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stayhungry,stayfoolish-记一例剖宫产麻醉的思与想
钟梓文
麻醉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高尿酸血症与通风的治疗进展
马帅
内分泌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脓*症患者的免疫监测和个体治疗
陈遥
急诊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最新版创伤后大出血与凝血病管理欧洲指南解读
吕科
神经外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痴呆症的精神行为和药物治疗
*钰媛
神经内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子痫前期的诊疗和进展
王诚洁
产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治疗面临的问题
王睁
新生儿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经皮CT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田宁子
放射诊断科
博士生志愿者
住院医师
肿瘤放疗远端效应研究进展
宋义蒙
放射生物部
博士生志愿者
“博医团”团长
“博医团”在医院讲座现场
心有所向,素履以往
“博医团”践行初心,送医下乡
“崇山叠嶂日炎炎,医疗服务送乡间”。8月7日,“博医团”一行人赴石柱县中益乡开展“送医下乡”大型义诊活动。地处武陵山区的中益乡,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年4月,总书记亲赴中益乡考察调研,实地了解中益乡脱贫攻坚工作进展。
8月7日上午,在医院与中益乡卫生院的组织下,“博医团”队员在中益乡卫生院开展了骨科、呼吸科、皮肤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的诊疗服务。乡中众多留守的孤寡老人和妇女儿童纷纷前往义诊现场就诊。“阿姨,您跟着我学一组动作,以后每天早晨起来做两遍,对您这个疼痛会有缓解。”神经内科的*钰媛博士一边比划着动作,同时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专家志愿者孟庆兵在细心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后表示:“重庆当地的骨性关节炎、脊柱退变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我推断可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有关。”孟庆兵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状况,为他们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方案。据统计,活动当天,“博医团”队员累计接待了余名群众,得到了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谈及就诊感受时,当地一位大爷讲道:“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医院很不方便。感谢上海来的大专家,把医生送到咱家门口。”
“博医团”队员开展诊疗服务
对于这次实践活动,博士生志愿者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放射诊断科的田宁子博士表示:“从医院一路帮扶到中益乡卫生院,我们充分认识到不同基层单位医疗卫生条件的差异,基层群众实现‘全民健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为我们‘博医团’后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计划提供了宝贵经验。”。麻醉科的钟梓文博士认为:“除了诊疗服务之外,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健康宣讲。‘上医治未病’,让群众建立起科学的健康观念非常重要。”神经外科的吕科博士则表示:“能够跟随专家志愿者到更基层、更贫困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路上,专家志愿者热忱服务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令我感触深刻,这也是为我们这些年轻博士上了一堂生动的思*课。”
“博医团”队员于中益乡卫生院前集体合照
诊疗活动结束后,“博医团”一行人沿着总书记的脚步,参观了中益乡卫生院和贫困农户,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贫困基层现状的了解。总书记在年亲赴中益乡考察,提出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在“初心石”前,“博医团”*员和重温了入*誓词,全体队员重温了从医初心,坚定了“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使命。“博医团”领队刘嫣老师表示:“基层医疗水平的改善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我们也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