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NF-κB是一种调节炎症和凋亡途径的转录因子。以往有研究显示,实验中缺氧缺血(HI)造模后0/3h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TAT-NBD可显著减轻脑损伤;而在0/6/12h腹腔注射抑制剂反而加重了HI后的脑损伤。因此在本次实验中,作者进一步研究NF-κβ抑制剂给予的时间对HIBD的影响。
结果
01
HI诱导脑内NF-κB的动态变化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NF-κB活性的动态分析表明,HI后0.5~6小时NF-κB活性明显升高,12h后恢复到基线水平。此外,在伤后24h观察到明显的NF-κB活化的第二个高峰。
HI后0/3h(0和3h)应用NF-κB抑制剂TAT-NBD可抑制HI后早期(0.5~6h)的NF-κB活性,而对HI后24小时NF-κB活性的第二个高峰无影响。为了抑制NF-κB早晚两个活性高峰,作者在HI后0、6、12h(0/6/12h)三个时间点给大鼠腹腔注射TAT-NBD。为了仅抑制NF-κB活性的第二个晚期峰值,TAT-NBD在HI后18和21h(18/21h)给予。结果实现,这种给药方式成功达成预期目的。
对NF-κB活性的抑制是NBD序列所特有的,作者用突变体——TAT-NBDmut给药对NF-κB活性并无影响。
图1:HI后NF-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A:用32P标记的NF-κB探针进行EMSA分析,检测HI后不同时间点核提取液中NF-κB的活性。B:HI后24h,同侧半球NF-κB活性在0/6/12h或18/21h的TAT-NBD后受到抑制,而在0/3h的TAT-NBD后不受影响。各实验组对侧大脑半球NF-κB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2
抑制NF-κB活性的时机对HIBD的影响
不同于0/3h给予TAT-NBD抑制早期NF-κB活性对HI后脑损伤具有的显著改善效果,0/6/12小时TAT-NBD的延长的给药方式(长期抑制)反而加重了HI后的脑损伤。长期抑制NF-κB也无法同早期抑制一样,改善神经元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丢失,晚期抑制NF-κB(18/21h的TAT-NBD)甚至显著加剧了MAP2丢失。另外,TAT-NBD在0/3/6/12h的治疗导致与0/6/12h治疗相同的MAP2丢失量,说明在HI后3h延长治疗而不是省略给药,是导致早期抑制的神经保护作用消失的原因。TAT-NBDmut无药效。综上,这些数据提示TAT-NBD肽的早期治疗对HI后大脑的保护作用需要晚期的NF-κB活性。
图2:长期或晚期抑制NF-κB对HIBD的影响
A:6周时,各组大脑同侧半球脑体积。B:HI后48h定量MAP2的表达。C:HI后48h各组的代表性MAP2丢失图。
03
细胞因子表达与小胶质细胞活化
长期抑制NF-κB活性对HI后24h促炎因子IL-1β、TNF-α以及抗炎因子IL-4、IL-10和IL-1RA的增加并无影响。相反,0/3h的早期TAT-NBD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阻止了HI后24h细胞因子的上调,即使这个时间点NF-κB的活性仍然保持。
与细胞因子数据一致,HI后24h,CD68染色显示,长期抑制并未降低小胶质细胞的活性;而早期抑制则可以完全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图3:HI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HI后24h,通过RT-qPCR测定各组大鼠同侧半球TNF-α(A)、IL-1β(B)、IL-4(C)、IL-10(D)和IL-1RA(E)的表达情况。(F)HI后24h同侧半球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
04
长期抑制活性对促凋亡和抗凋亡分子的影响
作者团队之前的研究显示,HI后24h,0/3h的TAT-NBD治疗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完全阻止HI引起的胞浆细胞色素C和活性caspase-3的增加有关。而本次研究中,经长期抑制或晚期抑制NF-κB活性的TAT-NBD处理后,HI后24h裂解的caspase-3和胞浆细胞色素C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图4:长期抑制治疗对HI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HI后24h,同侧半球胞浆中裂解caspase-3(A)及细胞色素C(B)的表达情况。
数据显示,HI后,胞浆和核中促凋亡因子p53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图5AB)。此外,p53下游促凋亡靶点PUMA在损伤后6h开始升高,在HI后12和24h表达增强(图5C)。尽管HI后24h,0/3h和0/6/12h的TAT-NBD处理均阻止了HI诱导的胞浆p53的增加(图5D),但只有0/3h的早期短暂抑制NF-κB可完全阻止HI诱导的核内的p53的升高,而0/6/12h的长期抑制则使HI诱导的核p53的增加保持不变(图5E)。与核内p53的结果一致的是,HI后24h,0/3h的早期抑制降低了PUMA的表达,而长期抑制反而显著增加了PUMA的表达。
接下来,作者测试HI诱导后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结果发现,线粒体Bcl-2和Bcl-xl的表达从损伤后12h开始显著下降(图5GH)。长期抑制进一步导致Bcl-2和Bcl-xl的表达下降,相反,0/3h的TAT-NBD处理反而显著增加了HI后24h的Bcl-2和Bcl-xl表达。TAT-NBDmut无药效。
图5:长期抑制NF-κB对抗凋亡和促凋亡标志物的影响
HI损伤后24h内胞浆(A)和核内(B)p53、以及PUMA(C)表达情况。在不同时间点抑制NF-κB对胞浆(D)和核内(E)p53、以及PUMA(F)表达情况的影响。HI后24h内同侧半球线粒体Bcl-2(G)和Bcl-xl(H)的表达变化。不同时间点抑制NF-κB对Bcl-2(I)和Bcl-xl(J)的表达的影响。
05
0/6/12h的TAT-NBD在体外对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
在作者团队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一定剂量范围的TAT-NBD处理6h可保护培养的神经细胞免受细胞*作用。在本次实验中,即以上述剂量为参考,分别加入10、50、μmol/L的TAT-NBD和TAT-NBDmut与神经细胞培养24h。将人神经细胞系SK-N-MC和SH-SY-5Y暴露于μmol/L过氧化氢(H2O2)作为氧化应激模型,或用nmol/L星形孢菌素作为诱导剂诱导细胞凋亡。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则暴露于谷氨酸(50和μmol/L)。结果发现,24h培养结束后,神经细胞应对H2O2、星形孢菌素和谷氨酸,存活率随着TAT-NBD剂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在未加入H2O2和诱导剂的对照组,TAT-NBD和TAT-NBDmut对细胞存活率无影响。
图6:0/6/12h的TAT-NBD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死亡
人神经细胞系SK-N-MC(AB)和SH-SY-5Y(CD)暴露于μmol/LH2O2、nmol/L星形孢菌素和10、50、μmol/LTAT-NBD24h。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暴露于50或μmol/L谷氨酸和10、50或μmol/LTAT-NBD中24h(EF)。MTT检测细胞存活率。
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作者利用7日龄SD大鼠HIBD模型揭示脑损伤后24h内,NF-κB的活化出现早期(0.5-6h)和晚期(24h)两次峰值。根据此情况,作者使用NF-κB抑制剂TAT-NBD,并设置前期抑制(0/3h)、后期抑制(18/21h)和长期抑制(0/6/12h)三组,分别观察它们对HI后表观脑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等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在HI后早期(0和3h)抑制NF-κB活性而保留HI后24h时NF-κB的活性可以最大效率的改善HIBD;相反地,若抑制了后期NF-κB的活性反而加剧了HIBD。动物实验证明,如果时机选择得当,TAT-NBD治疗可能是对抗新生儿HIBD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原文链接: